尚天潇:今昔互视——书法艺术中的“不变基因”

217d9d5f2504465db7dd8ff9d521cc83  《兰亭序》言“后之视今,亦由今之视昔”,复云“虽世殊事异,所以兴怀,其致一也”,今昔互视,其情感之源、视听之娱与宇宙之思,亦是相通。

书法传统犹如川流之河,既有其与时之变,亦有其千载规律。右军法帖贯通古今,其笔有所通、物象千万,其情有所寄、痛贯心肝。兰亭之序实借书而寓其对人生、社会、生命之深沉感怀。而就书论书,纵览书史,右军法书多维兼善,且皆能登峰造极,成为书史之基底与路标。仅就法度而言,其精准完美与高难系数均让人叹为观止。凡学书者,无不终其一生,与之“纠缠”,令人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。古今墨迹,瞬间交流,思绪叠加,超距共赏。时空交错,遥接右军生命精神,不可谓不壮观也。

5dba475af5ea4db09c2880d38615644a  临古是学书者永恒课题。无论是临池入门,还是风格生成,临摹经典始终是书法发展之基本途径与重要源泉。书法发展至今,不乏“池水尽墨、退笔如山”者,但书史上卓越书家可谓寥若晨星。历代经典法帖之所以个个独具风神,主因有二:其一包含书法传统“不变基因”之共性;其二包含书家风格辨识之个性或作品构成方式之创新。石涛题仇英《秋江待渡图》云:“呕血十斗,不如啮血一团。”习艺之道,方法为上,心悟手追,功夫辅之。书法临摹首重选帖:其一为书史上经典碑帖,其二是个人兴趣所至,其三则能顺乎个人天性。现实中,学书者择帖多与个性相悖,结果耗时费力,效果不佳。故临摹观念、取法专精与顺乎天性之综合考量,方能助学书者择佳帖入法门。

94a1b7f4e5034c399fde596e59e18fe8  与古通息,近集存想。书法创作之道,诸如笔法运动、结体构建与章法生成,既通会于宇宙法则也暗合于自然规律。恰如山林中草木,或有枝叶出杈奇特者,但必合趋阳之规律。书法追求“大道至简”,其节奏、秩序与空白均源自宇宙万象,有迹可循且有章可查。书法一艺,师者之难,在于启迪与引领,学者之难,在于投入与自主。面对经典杰作,领会传承基因、构建书史系统、锤炼笔法空间与抒发个性感知等,多维合一方可持续进步。老子所谓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物我两化者,“六经注我”与“我注六经”是也。

66d0bf887fcd4930a4873b2b6924e6f0  深察体悟,思接千载。临帖当目有据,妙在传神,其终极不在于复制古典,而在于遗传书法基因,激活经典智慧,同时在体察古人思绪与审美心路中提升个人品格。关照古今进而立象尽意,方能见微知著,进入“得鱼忘荃”之境。

08b0fc495dd242a2a455aea02bef5e12 cce2ad7e6c1b425ba5a7c1d4d5473c5d  作者简介:

尚天潇,1976年生,江苏人,现居重庆

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

四川美术学院国书院书法系主任

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
西南大学书画与古文字方向访问学者

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方向博士

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

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学士

西泠印社社员
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